现代语文(中旬刊-文学研究)网站:http://xdwm.qikan.com
论坛 |
网络版
| 博客 |
纸版订阅
首 页
在线投稿
读者留言
刊社简介
2017年第7期
手机版
语音版
原貌版
更多过刊查询
2017年第12期
2017年第11期
2017年第10期
2017年第9期
2017年第8期
2017年第7期
2017年第6期
2017年第5期
2017年第4期
2017年第3期
2017年第2期
2017年第1期
2016年第12期
2016年第11期
2016年第10期
2016年第9期
2016年第8期
2016年第7期
2016年第6期
2016年第5期
2016年第4期
2016年第3期
2016年第2期
2016年第1期
2015年第12期
2015年第11期
2015年第10期
2015年第9期
2015年第8期
2015年第7期
2015年第6期
2015年第5期
2015年第4期
2015年第3期
2015年第2期
2015年第1期
2014年第12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第9期
2014年第8期
2014年第7期
2014年第6期
2014年第5期
2014年第4期
2014年第3期
2014年第2期
2014年第1期
2013年第12期
2013年第11期
2013年第10期
2013年第9期
2013年第8期
2013年第7期
2013年第6期
2013年第5期
2013年第4期
2013年第3期
2013年第2期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2011年第7期
2011年第6期
2011年第5期
2011年第4期
2011年第3期
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1期
2010年第12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8期
2010年第7期
2010年第6期
2010年第5期
2010年第4期
2010年第3期
2010年第2期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7年第12期
2007年第11期
2007年第10期
2007年第9期
2007年第8期
2007年第7期
2007年第6期
2007年第5期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3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1期
2006年第12期
2006年第11期
2006年第10期
2006年第9期
2006年第8期
2006年第7期
2006年第6期
2006年第5期
2006年第4期
2006年第3期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12期
2005年第11期
2005年第10期
2005年第9期
2005年第8期
2005年第7期
2005年第6期
2005年第5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12期
2004年第8期
2004年第6期
过刊回眸
2017年第12期
2017年第11期
2017年第10期
2017年第9期
2017年第8期
2017年第7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
丁睿
论唐代咏马诗
刁淼成
李煜与辛弃疾的“政治抒情”
李莹
北宋贬谪词人心态成因分析
夏向军
人人尽说江南好
金白梧
《金瓶梅》中西门庆三妾婚嫁仪式探析
李坤坤
论经学家王昶的词学理念
陈海银
谈梅曾亮文章改易之得失
蒋明恩
浅谈王青莲诗歌的艺术成就
黄晓瑜
看目光流盼多妩媚入红尘俗世尽风流
马筠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的侠骨柔情
程晨
幻梦世界里的隐士情怀
章思楠
从沈从文30年代的书评创作角度下看其文学观
李泽文
沈从文与孙犁笔下女性之比较
李文静
旧瓶与新酒
马新亚
互文视野下看《故都的秋》的语言风格
丁怡
镜花水月
张燕
新感觉小说“梦幻田园”的精神取向
毕金林
被规训的身体叙事
李彦凤
浅论自由主义作家独特的生命悲情体验
李歌
《坦言》中“卡里斯玛”解析及女性文化的建构
邹璐
断裂转型后的新诗危机
曾方荣
阎连科小说的语言风格研究
昌雅洁
[外国文学研究]
绝海中津的题画诗与隐逸思想
车才良
试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女性形象及爱情婚姻观
凌葆琦
憎恶律师
季安凯
《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
许瑞芳
《动物庄园》中的“语言与社会建构”
史德明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嗅觉叙事
杨丽莹
孤独的真实本源
商新新
《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对话”
戴志红
[比较文学研究]
《边城》与《德伯家的苔丝》男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王亚丽
[影视与舞台艺术]
初探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典范性叙事方式
刘璐
[读书与评论]
实证主义儿童语言研究的力作
王新华
[教学研究]
稳中求变守正出新
薛显超
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陈晓丹
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易查方
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朱栋
从语文核心素养看师生关系
高婷婷 韦冬余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江月
蒙台梭利感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黎倩
浅谈高中生语文阅读学习
姜睿哲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
胡唐芳
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
仵晓平
一个谎言引发的人性弱点探析
汪婷婷
初中小说阅读次要人物创作艺术手法概说
韩丽晶
只送理念不赠房
刘艳琴
[语言研究]
大型国际展会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金海玲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
张丹
关于汉语双音词的偏旁类化
肖路
基于原型理论的多义词“星”研究
张从容
《类篇》的编纂思想研究
许姝梅
多义副词“还”形成强调义的内部动因与机制
胡佩文
“提起”的词汇化与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
金美娜
也谈“双兼语”
张云徽 武彩凤
“N1(食材名)+V+N2(食材名)”式菜名的文化语言学透视
刘硕
汉语国际教育中新词语教学再探讨
邹晓玲
河南省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贺洁
对外拼音教学与对内拼音教学的比较分析
姜安
基于音韵学理论的英语音节切分教学研究
曾娅妮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范婷婷
有关逆接复合词的对译倾向研究
吴迪 李光赫
期刊动态
关于使用龙源期刊网“在线...
第八届“孔子杯”全球青少...
《现代语文》上旬刊(文学...
刊社管理:
刊社用户维护与更新本网站请
由此登入
本周文章TOP10
人气栏目
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主题...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鲍勃·迪伦抗战民谣中的自由新诉...
2012年美国动画大片对中国动...
长者之风:论茅盾对沉樱小说的批...
一篇改写中外少女堕落故事的杰作
《诗经》时代的婚姻形态略述
关于《舟渡彼岸》的艺术分析
《我眼中的李白》阅读训练
追求独立人格的凄楚心声
教学研究
2017第12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第9期
外国文学研究
2006第9期
女性文学研究专题
2007第7期
影视与舞台艺术
2016第2期
更多...
在线投稿
中文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
刊社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刊例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主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杂志社
Copyright◎1997-2018
技术支持,电子版全球营销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66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19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060024